第74期校友专访——2022年11月号
邓颂翘(下称Maggie),基督教宣道会北角堂会友,2005年完成本院证书课程及高级证书课程,再进修由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提供的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课程 (MACS),最后决定攻读三年的神道学硕士课程 (MDiv),回应上主的呼召,进入牧职,现时于母堂任职牧师。
神学一条龙
Maggie在进修MACS前,曾修读本院两个校外证书课程。当时她的心态是想尝试一下「高级版」的主日学课程,就这样获得了神学的证书和高级证书。「证书课程年代,老师有关瑞文教授、陈家富博士,温伟耀教授和彭顺强博士。得到关瑞文教授的鼓励,我读完了证书课程后,继续基督教研究文学硕士课程,更成为了首届的MACS毕业生,此后再进深牧职课程,完成三年的神道学硕士课程 (MDiv)。」
「我全职读MACS时,是考虑作全职的事奉,但未想到竟是传道人。」Maggie当时在一家有基督教背景的福利机构做宣传和行政工作,后来该机构开设一个行政协调的新岗位,主要职责是和教会分享社关、扶贫工作,推动基督徒关心社会,并鼓励教会和教徒捐款支持。「那时的我认为要在基督教机构任职,读过神学比较好。」然而,计划总赶不上变化,一年全日制MACS课程匆匆完结,Maggie意犹未尽之余,内心也渐渐发生了变化。「神学院是一个很好的环境,MACS和MDiv的同学一起上课,每逢周四崇拜晚上,我能听到在不同教会实习的同学分享所见所闻,而那些经验在堂会生活是较少接触的。」不知不觉地,她萌生了在教会当传道人的想法,参与全职事奉的可能性又大了一些,当时她跟黄根春教授和关瑞文教授倾谈了好一会儿。最后,Maggie的心志,加上老师的鼓励、家人的支持,使她全心全意地踏上了牧职之路。
拓阔眼界
来自福音派教会,进入强调普世大公的崇基神学院,Maggie是如何调适及融合?Maggie表示在崇基神学院令她获得很多新的领会。「我来自福音派教会,在教会内不少信仰内容大致已有定案,不需要讨论。但是,作为神学生,在学习的场景就能有空间探讨。」Maggie进一步解释。「课堂上探讨的目的并不是要推翻定案,目的反而是加深自己对这个定案的理解,使自己在宗派的立场上更坚定,过程中令我整个思考更加完备,也因着课堂,可以讨论很多在教会内较少接触的话题,眼界得以拓阔。」
生于一个强调狮子山精神,香港人要自强不息的年代,Maggie自言常抱持一种只要努力,就可以脱贫的看法。即使信了耶稣,于教会事奉,往往视贫穷人士为受助对象。在神学院的学习中,Maggie学习重新「看」人,「贫穷的人未能脱离困境,未必是他不努力。也许老土点说,他们是『输在起跑线』,因缺乏了一些先天条件,没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事倍功半;某些人努力却是事半功倍的。」Maggie顿感到在神学院内的学习深化了她对关怀弱势社群的看法,学会理解他们的处境。她认为学习阅读经文、布道、敬拜、甚至是教会管理固然重要,但神学院更教晓她如何从神学⻆度思考 (think theologically),这也是Maggie深感获益的。「堂会的事工是以人为本,这些事工的出现,也是因为人的缘故。故此,我能够有机会以新角度重新思考事工的本质,对事奉很有帮助。」
Maggie直言以往探病时,会觉得自己在行善事,现在她更多视之为分享。有些教友在各方面拥有较多资源,有些教友则相对拥有较少资源;较多的可和较少的分享;富有家庭中的小孩,即使家中什么物资也不缺,但却缺乏家人的陪伴。他们或有零用钱买心爱的零食,但偏偏没有共享的人。故此,时间资源和财政资源较多的可与较少的人分享。Maggie笑言自己是财政资源短缺,但在时间上可陪伴时间资源短缺的人。分享的时候,双方在过程中都有学习和禆益。
「史」上最强
读书时代,Maggie已喜欢文科,特别喜爱历史科,后来更着迷于西洋历史,本科时便选此作为自己本科。读神学后,她转移阵地,研读基督教史,当中包括白德培牧师的西方基督教史和邢福增教授的中国基督教史和传教士历史,更取得佳绩。「同学们在神学科和圣经科中表现出色,但一看见密密麻麻的历史科笔记,就感到头痛,并发出悲鸣。」特别爱寻「史」的Maggie却乐在其中,更曾和神学生一起分享读「史」心得。
「在毕业那年的周四晚会,我曾说崇基神学院的老师们真的很出色及和善,无论在学术上、教学上和学生的关系上亦如是。我感激他们每一位。」由于Maggie最爱历史,故此,她修读不少邢福增教授的科目。「近代中国的历史,我一直都不太感兴趣。在崇基读神学后,修了邢老师有关现代中国与基督教会的课,令我看见了上帝在中国内地的工作,基督教在无神论者的国度中,是如何和抗拒基督信仰的人发生互动。」后来,她更参加了宗文社举办有关现代基督教的七个课堂。这课堂更令她反思,如果要成为一个传道人,绝不能单因为无神论者身分,便和他们割席。Maggie更表示,对于自己不理解的群体,即使认为他们和你的在政治各方面文化和价值观不一,也必须知道当中的原因,并客观、公平地研究和审视历史。「邢老师的讲课令我放下对近代中国史的抗拒。听完他的七堂课后,更发现自己对于近代中国是一无所知。」于是,Maggie抱着扩阔眼界的心态,去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去认识那近在咫尺的群体。
新世代牧养模式
Maggie于2009年毕业,当年已深感自己一代的牧者不能沿用八九十年代的牧养方式。「现时香港教会正经历一个更大的转捩点。香港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形态急速改变中,教会同道一起思考、整合、累积新的经验,共同探索在新时代下的传福音和牧养模式,当然包括因疫情而生的网上崇拜。」Maggie表示现时教会的活动也以混合模式,实体和线上同时进行。要如何把几千年来不变的真理继续流传下去及如何牧养好弟兄姊妹是她继续不断寻问和思考的问题。
面对移民潮,Maggie从同道中得知不少成年人夫妇,在移民的计划中也会咨询牧者。「就我个人而言,在牧养教友的时候,我会从和弟兄姊妹同行出发,一起帮助他们计算移民过程中要付出的代价和要面对的改变。移居外地是人生一个重大的决定,我期望自己的角色是帮助他们做好各方面的思想准备,以便能面对新生活所带来的挑战。」问及如何牧养教会内不同信念或不同背景的弟兄姊妹时,她表示一切都应回到信仰和神学。「若遇到教友持两极看法的情况,牧者也很难理出一套通用的牧养法则,但陪伴和关心,并在言行之中,把牧者的信仰活出来,秉持基督徒的价值,也即是回到最根本的信仰。」
Maggie从读神学到进入牧职,一步又一步,有时或偏离了她个人的计划,但也一直在上主为她计划的恩典路上。相信在未知的前路里,上主也一定牵引她走这牧职之路。
(访问、撰稿: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