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神学旅程的起点和终点——Jadesmon Saragih (‘15 MTheol)

第79期校友专访——2024年3月号

Jadesmon Saragih(下文称Jades)出生在印尼基督教家庭,父亲是牧师,母亲则非常热心地参与教会事奉。他在小时候就开始接触圣经,而这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曾梦想成为老师,但他深知,一切都意味着需要他需要财政上的支持。父亲和大姐是卫理公会的牧师,但由于父亲早逝,家庭陷入经济困难,母亲独自一人承担起整个家庭,而他的生活费则主要依赖大姐在家乡牧会的薪金收入。

2006年,Jades还就读高中时已在印尼接受当地的神学教育。Jades回忆道:「初次接触神学时,我还是青少年,学习对圣经和基督教神学的批判方法等令我内心感到忧虑。」当时的他已经具备了以英语交流的能力,并且能够自行阅读希腊文的新约圣经。亲友们皆一致认为他具有语言天赋,要知道他来自印尼的普通家庭,居住的地方也离市中心较远,接触外语是相当不容易。

「当时我并没有确切的人生规划,仍在寻找我的志向。」对他来说,读神学不是他从小的志愿,而是一个偶然的决定。相对其他学位,攻读神学学位学费较相宜,加上父亲是他崇拜的偶像,故此他选择攻读神学。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对圣经研究萌生了兴趣。2011年,也是他在印尼Kalimantan Evangelical Seminary修读本科课程的最后一年,撰写论文时,他开始考虑是否应该继续攻读神学硕士学位,然而,他并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神学院进修,同时他也面临升学费用的问题。然而,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德国学者Dr. Ruth Schäfer,她看见他在圣经研究的能力和潜质,便鼓励Jades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攻读,因为校方会支持经济有困难的学故乡—神学旅程的起点和终点生,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在崇基神学院继续他的神学学习,顺利获得全额奖学金的支持,使他无后顾之忧地进入圣经研究的领域,也令他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她更为他支付了前往香港的单程机票,和他一起作了这个人生重要决定。她说:「日后,我定必会看到一位来自印尼的圣经研究学者。」带着这位老师的鼓励,每当他怀疑自己时,都想起了她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继续前行。

获得知识之余,也赢得友谊。图为来自缅甸的神学生,彼此在异乡互相支持。
获得知识之余,也赢得友谊。图为来自缅甸的神学生,彼此在异乡互相支持。

抵港后,他随即遇上来自美国的韩裔客座教授徐洸善教授 (Prof. David Suh),并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亚洲视角的圣经研究;Jades也提及一些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例如:生动有趣地教授西方教会史的白德培牧师、清楚阐述当代教会问题的龚立人教授、为他打下良好系统神学基础的叶菁华教授、领他进入释经和女性主义领域的陈南芬教授;他又感谢当年的论文指导老师陈龙斌教授和前院长卢龙光牧师,在他们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完成了整个学习过程。在他进修期间,他更有机会参加各种非正式聚会和学术研讨会,和海外及本地学者、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在崇基的日子,他不但接触到不同宗派的传统和观点,并了解到神学论述的多样性;所学习到的研究方法为他日后学术深造奠下稳固的基础;凭着流利的英语,他在校园内能够轻松地跟老师和同学沟通;校园以外,为了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他学习了一些日常使用的广东话语句,使他在大埔菜市场等地方通行无阻,尽享购物的便利。然而,人在异乡偶尔也会感到孤独。故此,他特别感激香港同学,为他提供翻译和各种帮助,使离乡别井的他仍能顺利地渡过数年的校园生活;他与来自缅甸和内地的学生共用宿舍房间,彼此建立了一份深厚的友谊。在神学院的资助下,他于就读的第二年,有机会参加海外交流团,访问了缅甸的仰光,与当地的学者和校友会面「我的宿舍中有五个人,同房有内地和缅甸的同学。」在Jades就读的第二年,他与一些来自缅甸的学生共用房间。「我很珍惜大家之间的友谊。2017年,我更访问了缅甸的仰光;后来,他参加了暑期课程,前往瑞士体验普世教会和跨文化的氛围。他非常珍惜这些机会和难能可贵的经验。

在崇基进修的Rio,也回到印尼为家乡的神学努力。二人常有联络。
在崇基进修的Rio,也回到印尼为家乡的神学努力。二人常有联络。

在进修的三年内,他住在神学楼,这个给予他许多快乐回忆的地方。宿舍生活多姿多彩,期间更和同学一起参加了舍际的拔河比赛。「这些回忆将会伴随我一生。我感激神学院提供的支持和机会,香港同学和朋友的支持,使我的校园生活丰富和别具意义。」

2015年,当Jades即将离开香港时,与即将卸任的卢龙光牧师见面。卢牧师着他回印尼教会中事奉的教诲,与他从上主而来的呼召互相呼应着。他深信自己来香港学习,为要准备自己回家乡服务。2016年,他顺利加入印尼圣经协会担任翻译顾问。他视圣经公会的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他对圣经语言和训诂学的热情,再加上在母校所取得的学位和给予的训练,以致他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

和徐教授的相遇和讨论令Jadesmon印象深刻。
和徐教授的相遇和讨论令Jadesmon印象深刻。

「记得关教授曾说,神学学习产生 “Unfinishing effect”,令我一生受用。」他深深体会踏上神学旅程后那对他永无穷尽的影响,不单培养出他对知识的渴求,求真的精神,参与事奉的积极,像基督一样的谦逊,都是他在香港学习到最重要的功课。「心里谦卑才能有勇气承认和修正错误的观点,而这是成为基督仆人的重要特质。」他也深信这特质是机构领导人、神学院院长、教师,圣经翻译者和所有参与事工的人的重要特质。「在圣经翻译领域,谦卑态度使我们能开放自己,接受圣经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结论,同时也听取其他人意见,参考传统,集思广益。」他记得在参与《创世纪》翻译时,印尼圣经协会建议修改经常被译为「苍穹」或「广袤」(希伯来文:raqia,创1:6, 7)的词,因印尼信徒将其理解为几乎与天空同义。更好的译法是像圆顶一样的结构,而印尼语中的“kubah”(圆顶)更准确表达了这个概念。然而,在与当地教会协商过程中,这个词因在穆斯林信徒中应用更广泛而被信徒否决。最后,他和同工商量后尊重读者的回馈,不修改这词。他认为能够细心聆听读者的反应,认真回应就是谦卑服侍的例子。

在神学楼的日子,Jades毕生难忘。
在神学楼的日子,Jades毕生难忘。

在印尼圣经协会工作了六年之后,Jades于2022年9月起在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感谢家人,特别是母亲的支持,也感谢校方和印尼圣经协会的资助。在他家乡的许多地方,基督徒只能透过口耳相传来获得福音,并且缺乏阅读和理解圣经的能力。他希望自己的事奉可以服务更多的人群,并将上帝的信息传达给他们。「当我们理所想当然地认为,人均可用熟习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信仰时,最终你会发现,这些机会其实只属于大多数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他们拥有不同版本的圣经,并在灵修时阅读不同版本的圣经而受益。然而,在世界其他许多地方,有些基督徒只能透过口耳相传来得到福音;他们非但没有圣经,即使有,也不会明白;有些人须走一段更长的路才能学习到神的话语。」他希望透过自己的研究和事奉,帮助印尼信徒以自己的语言来获得上帝的话语,与上帝相遇并互动。「回到印尼教会事奉!」带着这个重要的使命,Jades再次踏上神学旅途。

(访问、撰稿: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