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扎根家乡——心系缅甸的Khin Maung Yee @Khawsiama

第65期校友专访——2020年8月号

2007年至2010年,我得到香港循道卫理联合教会的奖学金和参加了领䄂训练计划,有机会到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这个美丽又宁静的校园里攻读神学博士,主修系统神学。我希望完成博士课程,日后能帮助发展缅甸的神学院。

缅甸人在崇基

神学院座立于崇基学院,一个历史悠久的书院,在崇基学院大门外的两根柱上写着:崇高惟博爱,本天地立心,无间东西,沟通学术;基础在育才,当海山胜境,有怀胞与,陶铸人群。这副对联的意思是视一切人如自己的同胞,视万物为自己的侪侣。有怀胞与,谓心中关怀着与自己同出生于天地万民和万物。

就在这个地方,我碰上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宗派、不同背景的同工和同学,大家都继承了大公的精神,为主作工。三年间,我遇上不少从内地来的同学,当中有对信仰认真和待人亲切的年轻人,他领我认识更多他们的朋友。而大家都是从崇基神学院获助学金的。崇基神学院对缅甸和中国内地神学教育的承担可见一斑。

每年的神学院步行筹款及探访老师都是他最喜欢的活动。
每年的神学院步行筹款及探访老师都是他最喜欢的活动。
缅甸人在神学院

来到崇基神学院,最希望的就是从老师和访问学者身上学习。他们教懂了我神学的方法论,帮助我在缅甸的处境下,创造和发展自身的神学。崇基神学院的老师对同学们都很友善,同学也非常尊敬老师。这种良好又亲密的师生关系令学习事半功倍,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崇基神学院的课堂中,有浓厚的讨论氛围,刺激思考之余,令人回味无穷。

崇基的老师们分别都是相关科目的权威,其中影响我至深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叶菁华教授。他常常和我讨论论文,提出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我对论文辩证作出批判思考;龚立人老师教授我们「基督、教会和灵性」一科。在龚老师的课堂,我找到了研究的突破点。当时,班上大多是香港同学,故此,老师以广东话授课,有同学自愿为我翻译成为英语,令我非常感动;从林子淳老师的课堂,我认识现代基督教思想家,有助我了解神学研究的趋势;来自美国的访问学者叶约翰老师教我们约翰文学;另一位访问学者Dr. Susanne Scholz则介绍了女性希伯来文的圣经研究进路予我,其释经和阅读圣经的方法更使我大开眼界。感谢老师们教懂我如何在缅甸处境下理解圣经。

我的论文题目是:「朝向建立Ludu神学:借鉴评议民众神学而引伸含意去促成神学意义的响应受苦的缅甸人民」。Ludu一字缅甸语pri dhee ludu,意思是国家的儿女(sons and daughters of the country),也有「受压逼、疏离、边缘化的人民」(people who are oppressed, alienated and marginalized)的意思。

缅甸人在香港

我来香港的首年,有不少地方需要适应,和同房同学作息不同而引起的睡眠问题则令我大为头痛。同房朋友很是勤奋,习惯读书至夜深,而我则无法在灯火通明之下睡觉;香港的食物很美味,我都很爱吃,可惜由于我有胃溃疡,所以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食,只能眼看嘴勿动,这成为我在香港的重大考验。

在香港的日子里,我们更失去了一位来自缅甸的好姊妹Soe Soe Mar。她是一位非常友善的人,因健康问题,须常去医院做检查。有一天,她于医院进行检查时不幸离世。我们都很伤心,一起为她举行追思会。她的离世提醒我先知以赛亚和耶稣的门徒彼得的话:「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彼得前书1:24–25)

还记得有学生运来一尊自由神像,合力置放于大学火车站。这个伫立在火车站,代表着民主和自由的神像,纪念了1989年6月4日一场发生在天安门的学生运动。年轻人对于追求民主和人权的诉求很强烈。这是我留在香港时的重要回忆。

Khin与读神学的同学互相支持。
Khin与读神学的同学互相支持。
缅甸人建设缅甸

从1988年起,我已在缅甸获按牧,是缅甸循道公会的其中一个牧者。我希望成为一位称职的牧者,事奉上主和周遭的人,成就教会的大使命,及成为上主的见证人,拯救人的灵魂,把他们从不同的苦难中解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福音。我希望我能够服侍缅甸北部(Mizo)的年青人,我深信神学教育是其中一个解放人民的的途径。在我们国家钦邦(Chin State)的53个少数民族部落中,不少人因为财政问题不能完成学业,当中不少是神学生;在服侍教会的期间,我也发现教会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愿主保守。

缅甸是一个以佛教作为主要宗教的国家,宗教之间常常产生冲突。我致力于促进各宗教和谐共处,参加不少宗教对话以促进和平,建设缅甸;我希望能透过宗教对话宣扬不同宗教的文化,达至和平。最近,我刚完成一项耶佛对话的研究计划及出版了一本以缅甸语写成的书,希望可使基督徒和佛教徒互相理解,减少冲突。

我家乡的神学院Myanmar Theological College是建于1937年,由英国循道公会建立的,也是东南亚神学教育协会(ATESEA)的成员之一。我在那儿执教鞭已经有14年,曾任该院教务长及院长,主要教授系统神学、教牧神学、辅导与关怀、亚洲神学、方法论和宗教对话等科目。在缅甸,很多年青人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的族群,有着不同的文化、经济和背景,有些更来自农村。向他们授课绝不容易的,我花了不少时间钻研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多加了解学生背景,以故事形式吸引学生,引起他们共鸣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也让他们知道缅甸的政制如何影响少数民族,让他们关心社会。退休后,我打算透过教会在钦邦发展非牟利学校,教授经济困难的小朋友学习英语。

2018年8月,Khin参加了由The Oxford Institute of Methodist Theological Studies举辧的会议,期间与恩师叶菁华教授重聚。
2018年8月,Khin参加了由The Oxford Institute of Methodist Theological Studies举辧的会议,期间与恩师叶菁华教授重聚。
缅甸人在美国

2020年春天,我在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作为访问教授,为期一个学期,主要教授两门课。殊不知疫情严重,我也被迫留在了美国。这个学期,我主要教授两门科目:「耶佛对话:再读佛家和基督教的比喻」和「亚洲神学」。在新型肺炎疫情之下,我在网上进行授课。学生中有亚洲人,也有美国人。他们的思想开放,具批判思维,向他们授课是我的一大挑战。而我发现,对于先进国家的学生来说,要他们凭空想像第三世界的处境,还是有点困难,以致未能充份了解并讨论。盼望日后,大家有机会有更多交流。

因新型肺炎,我滞留于美国多月,今天终于可以起程回到我所爱的缅甸,见我的家人,继续事奉我的国民。

Khin Maung Yee
写于在韩国转机准备回国
2020年7月21日

编按:在仰光隔离了约一个月后,Khin终于在8月19日回到家乡。他透露缅甸循道公会委任他成为巡回牧师,在缅甸西北部Varpui教会事奉,他亦将会在Tahan Institute of Theology中任教授。

(访问、翻译和整理: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