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事工部副刊 第三十九期 2016年9月
文/林荣树牧师 教牧事工部副主任(荣誉)
随着八月的来临,教牧事工部的「菁英」计划很感恩地完成了这一学年的教牧同行支援网路事工。今年的「菁英」是最后的一届,来年不会再办,故也不再接受申请,甚感抱歉。在此我要特别多谢天父历年的引导与保守,又多谢多年来支持「菁英」的各方好友!
我们为「菁英」感谢上主,因为此事工完成了宝贵的历史任务,成为我们神学院引以为傲并感谢赞美的教牧事工。虽然各大宗派及神学院均对其毕业神学生提供支援,但不少教牧同工仍感到缺少支持网络,特别是独立小堂会的教牧,更感缺乏资深导师的指导。在较大宗派教会事奉的同工,亦感在同宗派的同工结连方面有所缺欠。针对这方面的需要,「菁英」特别在这些教牧同工身上扮演重要的导引与支援角色。
每年参加「菁英」的平均有几十位教牧同工,代表着几十间教会,以一年的时间,每月有月会形式的同侪支援聚会,使参与的教牧不致孤单作战,纵有战伤亦可得到料理医治。而更重要的,是教牧的生命与事奉需要许多的埋身学习与指导,特别是初出道的教牧对这方面的需要尤其重大。
回想自己出道初年,也曾热切期望得到前辈的埋身指导及提醒。我能够在这些年间退下堂会的牧养,转而服事多个堂会的教牧,以此作为在世最精彩一程以及对上主教会/天国的服事,心中感恩不尽。近年因着Whatsapp的方便,更能每一天与「菁英」的教牧学员沟通,提供指导、协助、鼓励……。除了电邮和见面之外,我还利用Whatsapp的录音功能,给予学员许多埋身及随时的服事。盼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继续服事上主,透过对教牧的造就为堂会带来益处。在此我亦鼓励各教牧善用Whatsapp的方便,去倍增对会友牧养与关怀的质与量。
随着香港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改变,作为关怀渠道/工具的探望服事亦要相应转型,教牧可考虑善用科技发达带来的方便,藉此提高牧关的质与量。(今年的教牧会研讨会就是探讨此题材,请报名参加)。
回顾「菁英」的发展历史,初年我们较侧重于学员的心灵医治,近年则扩阔到教牧生命与事奉各方面的学习,每组各按其组员的需要而定出每月的专题讨论。如PAUL TRIPP牧师在《危机四伏的呼召》中美好的提醒:没有理由认为教牧自然而必然懂得理财,理家,与人相处、做个好父母……等等。不过,会众却期望教牧在这些人生课题上做个好导师及树立榜样。其实教牧自己亦缺乏学习以及需要受人教导与协助。回顾我自己的婚姻家庭,许多的学习都是从辅导会众中从反面得来的正面学习,从他们的婚姻失败以及与他们同行与牧养中得着借鉴。若不是主的怜悯与保守,自己的修身齐家已是羞辱主名的失败见证与恶劣榜样。有时教牧就是这样的「可怜」,这是「菁英」计划近年转型的原因。我们甚至研究讨论如何向教牧自己的家人传福音,因不少教牧的父母家人还未信主,对于这个课题,即使是指导与训练会众如何传道的教牧,亦往往苦无良策。我谨奉劝教牧们在许多人生功课上要继续学习,包括生涯规划,与家人相处等等。
由于我有三十多年的时间都是从事牧会工作,故有时会对各「菁英」学员及其堂会做一点类似consultation的服事。我发现无论堂会大小,即使是规模极小的(有的会众仅几十人),亦有其复杂多元的文化、背景与人事脉络,各堂会都是独一无双的。每个教牧在其堂会都有类似医生的职责─把脉、断症、开药。我想提醒你不要张冠李戴,在外间学得的知识有多切合你的堂会呢?正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他人适用的答案却未必适合你的堂会使用。我很欣赏香港有不少教牧都热诚「取经」,但希望你能把所取的经「本堂化」,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总结「菁英」牧养教牧的学习,许多问题的出现、痛楚与出路皆在乎爱心,如主给彼得的命令与叮咛,在约二十一章中主问:「你爱我比…?」就是在这基础上主委与他喂养牧养羊群的重任,「爱里没有惧怕」,「爱能遮掩许多的罪」,爱总能胜过人的(牧人的,会众的)肉体与血气的软弱,在爱中许多问题得到化解与出路,减少失眠与压力,叫我们喜乐的事奉(爱神爱人)。
最后,我还要将荣耀全归上主,为「菁英」感谢上主,又衷心多谢各位读众对「菁英」的支持,深望每位参加过「菁英」的教牧都得着益处,让我带着感恩喜乐的泪水告别「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