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事工部副刊 第三十九期 2016年9月
文/林榮樹牧師 教牧事工部副主任(榮譽)
隨著八月的來臨,教牧事工部的「菁英」計劃很感恩地完成了這一學年的教牧同行支援網路事工。今年的「菁英」是最後的一屆,來年不會再辦,故也不再接受申請,甚感抱歉。在此我要特別多謝天父歷年的引導與保守,又多謝多年來支持「菁英」的各方好友!
我們為「菁英」感謝上主,因為此事工完成了寶貴的歷史任務,成為我們神學院引以為傲並感謝讚美的教牧事工。雖然各大宗派及神學院均對其畢業神學生提供支援,但不少教牧同工仍感到缺少支持網絡,特別是獨立小堂會的教牧,更感缺乏資深導師的指導。在較大宗派教會事奉的同工,亦感在同宗派的同工結連方面有所缺欠。針對這方面的需要,「菁英」特別在這些教牧同工身上扮演重要的導引與支援角色。
每年參加「菁英」的平均有幾十位教牧同工,代表著幾十間教會,以一年的時間,每月有月會形式的同儕支援聚會,使參與的教牧不致孤單作戰,縱有戰傷亦可得到料理醫治。而更重要的,是教牧的生命與事奉需要許多的埋身學習與指導,特別是初出道的教牧對這方面的需要尤其重大。
回想自己出道初年,也曾熱切期望得到前輩的埋身指導及提醒。我能夠在這些年間退下堂會的牧養,轉而服事多個堂會的教牧,以此作為在世最精彩一程以及對上主教會/天國的服事,心中感恩不盡。近年因著Whatsapp的方便,更能每一天與「菁英」的教牧學員溝通,提供指導、協助、鼓勵……。除了電郵和見面之外,我還利用Whatsapp的錄音功能,給予學員許多埋身及隨時的服事。盼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繼續服事上主,透過對教牧的造就為堂會帶來益處。在此我亦鼓勵各教牧善用Whatsapp的方便,去倍增對會友牧養與關懷的質與量。
隨着香港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改變,作為關懷渠道/工具的探望服事亦要相應轉型,教牧可考慮善用科技發達帶來的方便,藉此提高牧關的質與量。(今年的教牧會研討會就是探討此題材,請報名參加)。
回顧「菁英」的發展歷史,初年我們較側重於學員的心靈醫治,近年則擴闊到教牧生命與事奉各方面的學習,每組各按其組員的需要而定出每月的專題討論。如PAUL TRIPP牧師在《危機四伏的呼召》中美好的提醒:沒有理由認為教牧自然而必然懂得理財,理家,與人相處、做個好父母……等等。不過,會眾卻期望教牧在這些人生課題上做個好導師及樹立榜樣。其實教牧自己亦缺乏學習以及需要受人教導與協助。回顧我自己的婚姻家庭,許多的學習都是從輔導會眾中從反面得來的正面學習,從他們的婚姻失敗以及與他們同行與牧養中得着借鑒。若不是主的憐憫與保守,自己的修身齊家已是羞辱主名的失敗見證與惡劣榜樣。有時教牧就是這樣的「可憐」,這是「菁英」計劃近年轉型的原因。我們甚至研究討論如何向教牧自己的家人傳福音,因不少教牧的父母家人還未信主,對於這個課題,即使是指導與訓練會眾如何傳道的教牧,亦往往苦無良策。我謹奉勸教牧們在許多人生功課上要繼續學習,包括生涯規劃,與家人相處等等。
由於我有三十多年的時間都是從事牧會工作,故有時會對各「菁英」學員及其堂會做一點類似consultation的服事。我發現無論堂會大小,即使是規模極小的(有的會眾僅幾十人),亦有其複雜多元的文化、背景與人事脈絡,各堂會都是獨一無雙的。每個教牧在其堂會都有類似醫生的職責─把脈、斷症、開藥。我想提醒你不要張冠李戴,在外間學得的知識有多切合你的堂會呢?正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他人適用的答案卻未必適合你的堂會使用。我很欣賞香港有不少教牧都熱誠「取經」,但希望你能把所取的經「本堂化」,避免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
總結「菁英」牧養教牧的學習,許多問題的出現、痛楚與出路皆在乎愛心,如主給彼得的命令與叮嚀,在約二十一章中主問:「你愛我比…?」就是在這基礎上主委與他餵養牧養羊群的重任,「愛裡沒有懼怕」,「愛能遮掩許多的罪」,愛總能勝過人的(牧人的,會眾的)肉體與血氣的軟弱,在愛中許多問題得到化解與出路,減少失眠與壓力,叫我們喜樂的事奉(愛神愛人)。
最後,我還要將榮耀全歸上主,為「菁英」感謝上主,又衷心多謝各位讀眾對「菁英」的支持,深望每位參加過「菁英」的教牧都得着益處,讓我帶着感恩喜樂的淚水告別「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