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or's Report 2022 (Chinese content)

神學日是崇基學院神學院一年一度的盛事。自1975年舉行首屆神學日以來,已是第四十七屆了。隨著疫情趨於穩定,防疫措施有所放寬,今年有更多同學(畢業生、新生、得獎者)的親友及牧者可以親身出席。新學年開始了兩個月,面授課堂全面恢復,校園頓然熱鬧起來。同學可以在課室一起上課,下課後可以一起用膳、分享、討論,並現場參與周四晚的崇拜和聚會。

為著過去一個學年,我們感謝上主恩典。特別感恩的事項包括:收生人數較去年增加、新約科老師聘請過程順利、奉獻及籌款持續良好。詳情見於本報告後面不同部份。

(一)新同學

新生人數較去年增加。本年本院修讀學位課程的新同學共76人(較去年多21人),包括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45名、神道學學士9名、神道學碩士16名、神學碩士2名、神學博士2名;另有2名屬於中大研究院宗教研究學部、從事基督教研究的博士生加入本院。非本地生共有10位,其中6位來自內地,另外4位分別來自台灣、新加坡、緬甸和韓國,而本港同學分別來自17個宗派及56個堂會。(新生入學感言請參閱《點燈集》)。此外,基督教思想及實踐文憑與證書課程一度暫停收生後,本年8月中重新招生,截至2022年9月為止,分別有新生2名及3名。

(二)畢業生

今年我們共有58位學位課程畢業生,包括神學文學士1人,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24人、神道學學士9人、神道學碩士13人、神學碩士6人和神學博士2人;另有從事基督教研究的宗教研究哲學博士1人及以神學為副修的本科生2人。至於文憑與證書課程畢業生則有18人。(畢業生感言請參閱《燃燈集》。)願上帝帶領他們的前路,讓他們在教會及其他崗位,成為識見僕人,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在聖靈的引導下,忠誠事主,作鹽作光。又願畢業生成為母校的美好薦書。

(三)學生群體

本學年的學位課程同學共198人,包括神學文學士課程2人、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72人、神道學學士課程31人、神道學碩士課程42人、神學碩士課程19人、哲學碩士課程1人、實踐神學專業博士課程9人、神學博士課程15人、哲學博士課程7人。當中除本地生外,也有來自內地 (19人)、台灣 (2人)、緬甸 (2人)、馬來西亞 (2人)、新加坡 (1人) 和韓國 (1人)。全時間學位課程同學須參與神學院指定的群體生活並非形式學習經歷,包括周四崇拜和晚會、師生營、教會探訪等,並自行參與周二祈禱會、神學生聯禱會、監獄探訪,以及其他校內校外活動。本院學生會與教職員在舉辦聚會和活動上緊密合作。

文憑及證書課程方面,基督教思想及實踐文憑課程有同學20人,基督教思想及實踐證書課程有同學5人。

(四)教職員

本院新約聖經科增添老師。經神學校董會推薦及大學相關部門審批,Dr. Bruce WORTHINGTON將於本年底起出任本院助理教授;他是加拿大聯合教會 (United Church of Canada) 會友,2021年獲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ronto) 頒授博士學位。此外,謝甘霖博士已於今年8月中以短期合約方式出任本院講師;他是九龍城潮人生命堂教師(部份時間),202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博士學位。

葉漢浩教授今年8月1日獲香港中文大學晉升為副教授並獲實任。

姚志豪牧師今年2月14日起履新,擔任本院校牧及教牧事工部副主任。

本院副校牧及實踐教育主任邵倩文姑娘今年7月1日起獲晉升為一級計劃協調員。

本院老師的努力備受肯定。例如德詩婷教授 (Prof. Naomi THURSTON) 的研究計劃「莫特曼在中國:一個漢語神學的接受史」(Moltmann in China: A Sino-theological Reception History) 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研究資助局 (RGC) 傑出青年學者 (Early Career Scheme) 計劃撥款資助,另一項研究計劃 “Comparative Ethnography and Christian Conversations on Chinese and African Ancestral Traditions” 獲香港中文大學的直接資助計劃 (Direct Grant for Research) 撥款資助。同時,葉漢浩教授的研究計劃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 Spiritual Care to Spiritual Wellbeing of Christians in Hong Kong in the Big Data Era” 亦獲香港中文大學的直接資助計劃撥款資助。

本院得到資深牧者和學者的幫助,擔任客座教授和兼任講師。我們特別感謝多年來任教講道學的吳振智牧師,以及去年任教牧養專題的郭志丕主教,又感謝去年任教的伍渭文牧師、王家輝牧師、盧松標先生、陳家富博士、任志強博士、莫介文博士、劉耀生博士、姚志鵬博士、陳劍博士、謝甘霖博士。

(五)課程重構

課程重構工作小組總結各持份者的意見,包括師生、校友、支持宗派教會、神學院的同行者等的意見後,建議神學道學士及神道學碩士課程,以「實踐神學」為整個課程重構的主要取向,訓練同學具備整合及轉化所學知識的能力,以回應現實處境,實踐上主使命。小組建議包括:強化實習內容,培養神學生從具體處境整合不同學科進行實踐神學反思,改進和更新實踐;增設幫助神學生分析社會文化處境的科目,促進信仰與處境的連結。為此,本院計劃開設新科目,增強神學生分析社會文化處境之能力,從而從信仰角度回應處境。同時將優化實習教育,增進神學生的反思與成長。此外,本院將更新對神道學學士及神道學碩士畢業論文之要求,畢業班學生可選擇畢業論文或畢業專題,後者可包括以創意的表達方式進行神學反思及研究。

本院會就上述較具體的課程重構建議,進一步諮詢支持宗派代表、校友及同學的意見。

(六)事工與活動
1. 教牧事工部

2021–2022年度下學期「週一加油站」聚會已順利進行。2022–2023年度聚會繼續於每月第四個星期一早上10時30分至中午12時網上舉行,使來自內地或境外(如澳門、台灣、日本、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澳洲等)的同工、弟兄姊妹可以同步參與。10月17日及12月19日聚會由白德培牧師及葉漢浩教授負責擔任講員。

2. 信徒神學及生命培育部

信徒神學及生命培育部 (KAIROS Academy for Theology and Life Formation) 開辦的基督教思想及實踐文憑課程 (Diploma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 及基督教思想及實踐證書課程 (Certificate Programme in Christian Thought and Practice),本學年繼續在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上課。

基於課程改革的關係,基督教思想及實踐文憑及證書課程去年暫停收生,至本年8月中重新招生。此外亦積極籌備網上課程,切合不同弟兄姊妹的需要。

為使牧者有機會就牧養實踐方面進修及研究,本院自2011年起與英國劍橋神學聯盟 (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 和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 (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合作,為本港在職牧者及信徒領袖提供實踐神學專業博士課程 (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ractical Theology)。此課程現有9名學生。

3. 校牧部

本院十分重視關顧學生。現時校牧部的工作主要由校牧姚志豪牧師、副校牧邵倩文姑娘負責,並與支援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同學的校牧助理葉穎姍女士協作。他們在暑假和學期期間為個別同學、畢業生及校友提供個人的輔導服務,及靈修指導。特別因疫情持續及很多的移居離別,校牧去到不同的場景及家訪等,給予牧養和支援。

校牧部與神學院學生會有緊密協調,並負責新同學的性向測驗及靈命小組,亦支援非本地生的適應問題。

除平日的牧養外,邵倩文姑娘也協助統籌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辦的「普世合一運動社會牧職暑期實習計劃」,並關顧在不同堂會及基督教機構實習的同學。

4. 傳經講座

第26屆傳經講座邀得新約學者、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宗教研究系聖經講座教授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弗裏森教授 (Prof. Steven J. FRIESEN) 主講,定於2023年2月18日舉行,講座形式仍待考慮疫情發展及防疫政策決定。

5. 「未圓經課」

本院自2020年1月起,本院開展「未圓經課」,每星期日早上在Facebook專頁發放經文分享,邀請專任老師、兼任老師、神學校董會中具牧職的校董、神學校友會董事會成員以及其他校友撰寫經文分享,由三代經課表中自由選擇經文並撰寫約300字的分享。截至本年10月30日,已在本院Facebook專頁上發佈了98篇經文分享,反應良好。「未圓經課」亦於本院網頁刊登,盼望邀請不同持分者參與這項目,互相支持和有所裨益。

(七)研究、出版、交流
1. 研究合作

本院與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聯合進行的香港基督教人口及市民對基督教觀感的調查研究計劃,蒙世界傳道會/那打素基金資助港幣15萬元,已完成第一期研究。該計劃委託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於2021年7至8月進行全港抽樣電話問卷調查,成功訪問2013人,所得統計數據包括各宗教人口、基督教徒現況、香港市民對基督教的觀感、就讀基督教學校的情況、移民計劃等。調查報告將於11月10日發佈。

2. 出版事工

《聖經文學研究》簡體字版25輯 (印刷版) 現正安排印刷發行。

由本院負責出版、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贊助的電子學術期刊QUEST: Studies on Religion & Culture in Asia,現正籌備第六期,預計本年底前發佈。QUEST首刊於2016年,獲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資助首三期費用。除了接受IASACT的學者投稿,而且更刊登了數位研究領域與亞洲宗教及文化研究相關之學者文章。五期期刊共刊登了32篇文章。

3. 當代基督宗教教學資源中心

「暑期學術交流工作坊」為內地年青教師、博士後或在讀博士生等學者,提供在港兩周時間的教研指導及研討機會,並安排資深學者為導師。由於疫情反覆暫停,待情況明朗再作安排。

4. 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

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簡稱「宗文社」)為本院的伙伴機構,發展有關中國宗教與文化及中國基督教的研究、學習及出版事工。

2022年3月2日至4月13日,中心再次協辦網上課程「『光明開始了!』:革命時代下的中國基督教(1949–1976)」,由社長邢福增教授主講合共7課,共有129人報名。

國際學術期刊《景風》Ching Feng第20期最新文章已於3月先行在網頁發表,完成後再印刷出版。宗文社通訊最新介紹香港女青研究計劃〈黃慧賢、張穎珊:從運動視角探看女青的「百年好事」〉,歡迎到該社網頁www.csccrc.org參閱。

宗文社負責「中國基督教史學會」的秘書工作,主辦或合辦的講座和研討會包括由何明章博士主講「宣道運動在香港」中國基督教史學會專題講座暨會員大會,已於2022年2月19日在網上舉行。有75位人士參加,並由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副教授郭偉聯教授回應。講述1949–1999年宣道會如何在短短五十年內成為香港堂會數量與聚會人數第二大的新教組織。

5. 基督教研究中心

基督教研究中心與崇基學院神學院合辦一連三日的「第十屆『基督教與中國社會文化』青年學者國際研討會」已於2021年12月6至8日在網上舉行。參與研討會的年青學者共18名,分別來自香港、中國、台灣、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的學術機構,均是有志於基督教與中國社會文化研究的青年後學。此外,研討會邀請了三位著名學者擔任顧問教授及主講公開講座,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梁元生教授、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黃克先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瞿旭彤教授,藉此扶植後學以及分享他們對基督教研究的灼見。研討會超過170人報名,非常踴躍。

公開講座方面,2021年8月18日網上公開講座由本院校友及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 宗教學哲學博士生洪善丰先生主講「留下來的人—衛理公會四位中國會督的終章」,講述1949年新中國成立,衛理公會在大陸的不少工作都被迫中斷或轉型,黃安素 (Ralph A. WARD)、力宣德 (George Carleton LACY)、江長川及陳文淵四位會督的人生也經歷重大改變。講座超過90人參加。此外,邢福增教授主講、曾慶豹教授評論,本中心與BC論壇合辦網上講座「回到1922:非基運動的時代脈絡」及「前世與今生:國人非基的歷史與文化再思」已分別於2022年9月20日及27日圓滿結束,兩次講座均超過有300人參與。BC論壇由溫哥華海外華人基督徒成立,是次活動除本中心外,尚有創欣神學院、基督教主恩堂、高貴林國語教會、Zion Chinese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Ladner 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及維多利亞錫安教會合辦。

學術研究方面,「香港改良主義者:陳立橋醫生(Dr. Lik-kiu DING, 1920–2008)」計劃自2020年8月開始,由邢福增教授、劉義章教授與胡清心博士合力進行,以六十至八十年代香港社會為背景,重構陳立橋醫生在不同層面如何關注及推動香港社會的發展,並檢視他的貢獻與角色。陳立橋醫生是熱心基督徒,其基督教信仰與香港社會運動的關係是研究的主線。有關研究簡介,歡迎瀏覽本中心通訊第42期(網址:https://www.csccrc.org/newsletter/46/174.pdf

6. 優質生命教育中心

本院於2009年成立優質生命教育中心,中心的事工包括凝聚堂會及教會學校的培育工作者、進行有關宗教及生命教育的研究、舉辦課程、研討會和工作坊等。因疫情和學校防疫政策緣故,計劃在學校推行的生命教育活動無法預期推行。中心工作主要集中:(一)舉辦生命教育課程;(二)撰寫生命教育文章;(三)提供生命教育講座。

7. 交流項目

亞洲文化與神學高級研修班 (IASACT) 由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贊助,本院龔立人教授為IASACT的院長。

為了回應當下全球大疫症的影響,學者進行學術研究時遇到許多阻礙,IASACT今年繼續以網上形式進行學術研討會,有別於以往在暑期進行四星期連住宿的研修計劃。除了繼續提供資助予學者進行研究,凝聚學者在網上進行學術討論,更邀請了三位資深學者包括龔立人教授、來自菲律賓的Prof. Jeane PERACULLO和馬來西亞的Dr. Joseph GOH擔任指導老師,對參加學者的研究提供意見。今年共收到30份申請,經過遴選選出了13位學者,分別來自香港、印度、印尼、中國、南韓、斯里蘭卡、台灣和越南。已於7月8日進行開幕禮,學者在7月至10月期間定期約見導師和進行匯報,並於12月16日前提交研究成果的報告。今年主題是回應全球大疫症下生活的意義,希望促進及支持學者在疫情下進行研究。

本院原定有一位學生參加2022–2023學年的交流計劃,因台灣政府於2022年9月尚未開放短期交流學生入境,原定到台灣長榮大學作交換生之學生未能如期出發。該學生將視乎最新之入境政策,或更改行程至本年度下學期。

(八)聖堂暨容啟東校長紀念樓十周年

本院聖堂暨容啟東校長紀念樓於2011年祝聖啟用,去年已是十周年,期間得蒙眾多同行者以不同方式參與和支持。本院早前終於籌足興建費用,並於去年12月4日舉行聖堂暨容啟東校長紀念樓十周年感恩崇拜,讓過去積極參與籌建與募捐的同行者,與本院校董、師生、校友,一起讚美和感謝萬恩之主。現場共有175位嘉賓、同行者、校友和師生出席,線上實時超過300人透過YouTube和Facebook收看。感恩崇拜中除有四位嘉賓(崇基學院第三任校長及崇基神學院第一任校長容啟東博士之次子容應傑博士、校友郭炳江先生、神學校董會的新聖堂籌款委員會主席李炳光牧師和本院前院長盧龍光牧師)分享,更播放了兩個錄影片段:感恩分享短片及誠心致謝短片,與大家重温建堂的點滴及使用者的感恩致謝。

(九)財政狀況

蒙上帝的恩典,及崇基學院先賢的遠見,本院既是服事教會的神學教育機構,亦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術單位。然而本院的財政並沒有接受政府公帑資助,除學費收入外,多年來,蒙各支持宗派教會和崇基學院校董會撥款支持,以及眾弟兄姊妹熱心奉獻,我們為此感恩。

過去一年,雖然全球疫情持續以及香港社會情況的變化,本院的同行者仍然積極支持。一年一度的步行籌款因應2022年1月時疫情反彈,原定舉行的實體步行籌款及嘉年華活動改為以自發籌款挑戰及網上籌款晚會 (節目可於https://www.theology.cuhk.edu.hk/tc/event/walkathon2022重溫),本年主題為「基渴募義」意謂「崇奉基督,渴慕主道,籌募神學教育經費,行公義,好憐憫」,由參與者以各種創意方式在不同時間和地點迎向挑戰(挑戰分四類,包括:實踐科—身體力行;歷史科—歷史創舉;聖經科—開經有益;神學科—神來之筆);當中可見參加者的創意無限,堅毅不屈的精神。感謝上主的恩典,合共為「崇基神學教育基金」籌得約169萬港元。另有些同行者主動聯絡我們,捐款設立獎學金及助學金,支持同學的經濟需要。願主報答各位同行者。

另一方面,這些奉獻主要屬於特定計劃帳目(神學院新聖堂、崇基神學教育基金),經常費則仍有赤字。2021–2022年度本院有經常費赤字港幣419萬多元。請繼續記念我們的需要。

* * *

明年是香港中文大學六十周年校慶,亦是本院成立六十周年的院慶,屆時將有各種聚會和活動,數算主恩,凝聚各方,並增進本院與教會、大學、公眾的連繫。請留意本院網頁 (https://www.theology.cuhk.edu.hk) 及本院在Facebook和Instagram的專頁。

由香港以至世界,可能仍然挑戰重重,風高浪急。我們唯靠那位在驚濤駭浪中與我們同舟共濟並平靜風浪的主。容我分享《我靈鎮靜歌》第二節歌詞,彼此互勉:「我靈鎮靜:上主決然擔任,未來引導,仍似過去情形。莫讓何事,搖你希望信心;目前奧妙,待後必成光明。我靈鎮靜:風浪依舊聆聽,救主當年 所發吩咐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