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字路口上作牧者

第43期專題文章—2015年3月號

文/袁天佑牧師(香港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會長)

感謝邢院長邀請我擔任今日畢業禮的講員。36年前以畢業生的身分在這裏參加畢業禮,今日將近退休的時候,很榮幸竟能擔任講員。懷著感恩的心回來作為一個回饋,感謝神學組所給予我的,以致我能在過去36年的日子中可以事奉上帝。有好的開始,也有完美的結束。

今日能來到這裏與大家分享,我相信都是上帝美好的安排。每年神學日時,我都較難參加,因為我擔任兩間中學的校監,通常學校都會選擇十一月的第一和第二個星期六舉行畢業禮或是校祖日(Founders’ Day),所以都不能出席神學日。在邢院長還未邀請我為講員前,其中一間我剛辭去校監職務的學校,他們也邀請我作主禮嘉賓。不過,我以為今日神學日也可能是邢院長的就職禮,我應該參加,所以推卻了他們的邀請,怎料原來就職禮另安排
了日期,所以我原以為今日只是擔當校董甚或是作為一名參加者出席今日的神學日。能接受大家的邀請為講員,除了一份榮幸外,相信是上帝美好的安排。

我的講題是「在十字路口上作牧者」,意念是來自我在個多月前撰寫一封給自己會友的牧函;「位於十字路口的教會」。那封牧函,本來只是寫給循道衞理會的會友,但想不到,甚至是大部份教會會友還未收到,已在互聯網透過不同方式,例如Facebook和Whatsapp等傳開。不單在信徒中,也在未信主的人中。因為這樣,將我放在一個我不願意的處境當中,好像是這場佔領運動的基督教的發言人那樣。本來想做局外人,但變成了局內人。

我經常向我的教友說:我不想做一些太outspoken的角色。我有一個座右銘,是一間禮拜堂的電話號碼,這個號碼除去頭的2字,是5708709,即「唔出來八,唔出來滾」。所以我不想做這樣角色。但越不想,上帝就越將你放在你不願意的地方。不過,上帝恩典往往就在你覺得應該去做,但卻沒有能力去做的當中顯示出來。

這封信,我自己後來再多次看看信的內容,發現其實當中沒有什麼深的神學。有一位好友曾對這封信作出這樣的意見:“no jargons, no flowery language, nothing too profound... this is a pastoral letter that every pastor should, even any Christian could write, or at least every Christian w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But we lack this kind of voice across churches in Hong Kong and around the world.” 我相信因他是我朋友,所以作出過份的誇賞而已。不過為什麼人會覺得很特別呢?我相信原因不是信的內容,而是香港的教會從沒有遇上今天的困難。而我能受訓於崇基神學院,又在循道衞理教會事奉,所以僥倖在這困難中能為我提供一些幫助,以致我能與大家分享。

教會一向所傳講的信息,多指不談政治,所以當今天教會遇上這從未遇上的困境時,就好像人走在十字路口上,不知何去何從!

所以就是因為這樣,我寫牧函時,用了「位於十字路口的教會」,除了因為我所事奉的教會在地理位置上是在路的交界點,路的分义點外,也相信今天教會同是在十字路口上,應怎走下去呢?

今次政改的問題,帶來社會的撕裂,當然也影響教會。教會及信徒間都有不同意見,甚至彼此批評。我的教會都有這事發生。看來這並不好,但我反而從積極角度去看,可能這事帶給香港和教會是祝福而不是咒詛,因為香港人,特別是年青一輩,能醒覺對自己和社會的責任。我相信教會亦可從這事件中檢視教會與社會和政治的關係。

教會在十字路口上,遇到挑戰,讓教會去反思成長,這是好事。同樣,我們作為牧者,能常常有機會站在十字路上,反思我們自己的牧養工作,也是一件美事。因為我們每日除了被教會中的行政事務包圍外,我們都是每日每週做重複的事,探訪,講道,飲宴等等,當然這些都要作,包括飲宴(因為基督教也是一個飲食的宗教,耶穌也這樣教導我們!)不過除此以外,還有甚麼,究竟我們的牧職是甚麼呢?

我今日選了三段經文,三段經文都在我過去和現在的牧職事奉中,使我得着幫助。

第一段是約書亞記24章14至15節。三十多年前當我在神學組學習時,當時的神學組主任在一次崇拜中引用這段經文,所以今天我也引用這段經文。

經文記載約書亞帶領以色列進入迦南,在他將要完成他的工作離世時對以色列人所吩咐的話。在離開工作崗位,只需吩咐仍留在的人怎樣做已足夠,但約書亞仍然很肯定的分享自己的抉擇,他說:「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我相信,這不單是約書亞在最後的日子的抉擇,也是他蒙上主呼召後一生不斷的抉擇。「究竟我們要事奉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事奉的神明」,抑或事奉耶和華呢?

其實這問題,也是由我們選擇事奉道路開始,都要一生問自己的問題。三十多年的事奉日子中,其實都有些時間,感到疲乏,失望沮喪,都會想到放棄。

我記得在事奉的第二年,發現工作好像都不是自己想做的,因為擔負了很多文書上的工作。我又曾經在事奉中,遇到困難挫折。在那時刻,都令自己想放棄。但這段經文在這些時刻中都能幫助我。

第二段經文是馬太福音25章31至40節,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經文,提醒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教會的牧養工作,就是給最小的一杯涼水。

或許我們都會覺得教會的慈惠工作,通常都能達成這使命。但我深信耶穌所期望的,不只是慈惠工作,更是要提醒我們,在我們牧養工作上,很可能會忽略一個無權無勢的人,他們所需要的,不只是一杯水,但更重要的是為甚麼他連一杯水也沒有呢?而也值得我們去反思的,教會會否成為了造成這人連一杯水也沒有的支持者?當教會或牧者更多站在有權力或是富裕的人的一邊時,往往就不敢說話,會很容易成為壓制貧窮和無權者的幫兇。

在這次佔領運動當中,我有機會與不同的牧者交換大家不同的看法。真的有些我是極不同意的。其中一位來自一間大教會的牧者,他在Whatsapp通訊群組中這樣分享:「我相信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包袱,有權力的人要放下權力並不容易,只是沒有權力的要求他人放下卻很容易。我很欣賞年輕人有理想,不過,年輕人在被我們包容的同時,是否有人可以提醒他們一些需要留意的地方。政府是否真的沒有聆聽,沒有釋出善意?又是否有人了解政府呢?」有權力的不易放下,就讓沒有權力的放下吧!我只要給這些人一杯涼水。或許就是這樣,這些教會增長也快,因為不涉及人人覺得不宜處理的政治問題,心靈會得着安慰。

不過,我慶幸我在一間中產和基層的教會服侍,而不是甚麼mega church,這是我的選擇。

第三段經文是我最近反覆思想的,就是羅馬書14章17節:「因為上帝的國不在乎飲食,而在乎公義、和平及聖靈中的喜樂。」

這節經文第一句就提醒我們,就好像耶穌所說的:「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人生和社會不只是食物或是經濟,但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特首就是看重經濟價值,而今天我們的畢業生,將會加入沒有「經濟貢獻」的群組當中。不過,我們肯定,社會中還有更重要的核心價值。在社會和教會中,上帝要我們去作的,不是維持教會的運作,有奉獻,有活動,而是能在教會與社會中伸張公義,但又在公義中成為和睦和平之子。

今日是我們牧職生涯中最困難,也是最具挑戰的時刻。在佔領行動尚未發生前,有教牧同工和信徒領袖曾發表一篇關懷香港的牧函,提出幾句口號:「以仁愛寬容消弭紛爭,以謙卑憐憫擁抱公義,以聆聽對話建立共識。」這幾句說話,講實在容易,怎樣去實踐實在不易,這正是我們作為教牧的挑戰,也是一生事奉要學習的功課。

經文還有最後一句:「聖靈中的喜樂。」過去一個月,常有人問我:「有沒有壓力。」我通常的回答是:「沒有。」這都是真的,一方面,我問自己:「有沒有盡心盡力的去做。」另一方面,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包括牧者在內,都是罪人,我們都要敞開自己,讓公義的上帝去察驗我們,也讓聖靈帶給我們上帝赦罪的恩典和安慰,還有聖靈給與我們生命的力量,繼續去事奉。這樣,心中就會充滿喜樂。

事奉的工作,平淡沒有更新,這會使我們失去原先事奉的心志。充滿着挑戰,好像常站在十字路口上,會帶給我們有更新,有新的洞見。

祝願今天畢業的同學,事奉上常遇挑戰,也得着上帝給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