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事工部副刊 第十七期 2011年2月
文/李耀全牧師 教牧事工部副主任
愛蓮(不是她的真名)是我們數年前「牧者菁英支援網絡計劃」(簡稱「菁英計劃」)的組員。在開始開組的時候很少言,但後來大家組員都熟悉起來,她才積極參與分享。原來她數年前放下原本的工作,雖然當時職位未算是高薪厚職,但卻是前程萬里,很有滿足感。但她毅然放下所愛的工作,決心報讀神學,投入教會事奉,因為她認定事奉主才是上好的福份。神學畢業後她帶着熱熾的心上路,起初一心想回到自己的教會事奉,但因教會以經費不足為理由沒有給她職位,她便成為教會「超級義工」,謙卑學習等候,這也是她不計較的。但事與願違,雖然她不介意作教會「超級義工」,可惜她卻未能好好的發揮所長,兩年間常與主任傳道在合作上失調(原因是主任傳道缺乏安全感)而進入無限的困惑,結果她因生活的需要決定另找事奉工場。經過多月的尋覓總算找到一間小型的獨立教會,成為他們唯一的同工,負責教會一切大小事務。在參加「菁英計劃」時,她在這教會事奉差不多兩年,但其實已苦不堪言,因為她夾在教會兩大家族的中間,兩面不討好。她一切的精力都耗盡在無窮無盡的爭長論短,又在事奉上發覺神學院所學的理論與知識似乎無補於事,故此她陷入心靈的抑鬱中,卻求助無門、苦無出路,想放棄又怕離職就再找不到事奉的崗位。很快菁英小組成為她唯一可以坦誠吐苦水的地方,並透過組員的互勉及導師的幫助漸漸脫離困境。
不少教牧同工,尤其是初出道的傳道都有類同的遭遇,他們並不缺乏事奉的心志,但遇到事奉上的逆境卻不知如何是好,缺乏「逆境智商」(Adversity Quotient),更缺乏的是同道和屬靈生命師傅。「逆境智商」(簡稱AQ),是由心理學家保羅‧史托茲博士(Paul G. Stoltz)提出的,簡稱「逆境商」(AQ),意即人們面對困難或逆境時,潛意識反應、應變能力和調適能力。保羅‧史托茲在《AQ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 Turning Obstacles into Opportunities)一書中將人們譬喻成攀山的人,分為三大類:(一)放棄者(The Quitter):不願意接受挑戰,只求安然度日。(二)半途而廢者(The Camper):面對重大的人生考驗時,缺乏勇氣毅力去應對逆境。(三)攀登者(The Climber):不被惡劣環境擊倒,邁步向前。應用在教牧同工的身上,我認為一般教牧都不願做放棄者或半途而廢者,但要做攀登者又談何容易!史托茲博士研究分析出影響逆境反應的四大元素:「控制」(Control,簡稱C)、「起源和責任歸屬」(Origin及Ownership)、「影響」(Reach,簡稱R)和「耐力」(Endurance,簡稱E)等表現,四者共同簡稱為CO2RE。從心理學的角度,面對逆境便是盡量理解這影響逆境反應的四大元素,務求加强我們抗逆的能力。
其實教牧同工或任何基督徒在逆境中除了加强逆境心理反應的能力之外,最重要是學習信心的功課。使徒彼得提醒我們說:「你們現今在各樣試煉中或許暫時會難過,是叫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比那被火煉過,仍會朽壞的金子更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7,新譯本)孟子說得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英國佈道家司布真牧師(Charles Haddon Spurgeon,1834-1892)也曾說:「許多人經歷了困難,才能成就其真正的偉大。」這也是我們取名為「牧者菁英支援網絡計劃」的原因。願呼召我們作教牧的主使我們陷入各樣的考驗之後,在主的恩手下成為精金,不但能抗逆,更能成為同樣在不同逆境的信徒之生命師傅,誠心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