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事工部副刊 第三十二期 2014年11月
文/林榮樹牧師 教牧事工部副主任(榮譽)
我提筆撰寫此文時,正值「佔中」運動第十六天。在過去一段時間,特別是在過去兩週,我每天都被「佔中」的憂慮包圍著。作為基督身體的教會,在佔中[1]與反佔中的爭持中,經歷了前所未見的分歧分爭甚至分裂。有些教會不敢表態,不願披露自己的立場。有些人則認為教會應該透明,作為肢體的可以不同而和。不過,在表態與討論的過程中,卻往往演變成水火不容的爭論,最後以「落閘」收場,以「離場」作表態。這種不能兼容異己異見的單元思維,於華人教會以至社會文化中極為普遍。不少人本著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全盤兩分化思維,認為自己是站在真理真相的一邊,甚而將異己者醜化、敵化、邪惡妖魔化為不屬靈及不合聖經。
多年來,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胸襟廣闊的人,自以為曾飽受西方民主教育,有思想開放的生活經驗,自當奉行兼容差異、對人尊重的準則。事實上,當我遇上高度對立異見異思時,我會「落閘」甚至「放狗」,築起聖經心靈的牆垣,展開封殺攻擊。我對自己的血氣與不成熟,深感慚愧與驚訝,知道我要回到聖經真理去尋求幫助。面對「佔中」帶來的衝擊,教牧當如何自處?如何牧養會眾?
聖經無論對創造(天地)及新創造(教會,参見《以弗所書》),都提出神多元的心意。在《創世記》第一章有關創造的論述中,比「是好的」一詞用得更多的是「各從其類」(新譯本共出現11次之多),意指造物主所造的是一個多元有許多種類的物界,諸天與穹蒼述說祂豐盛的榮耀(羅1:20)。在基督裡的新創造(教會),也是同樣的多元。《哥林多前書》12:12「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在林前12章中,保羅以身體比喻教會,強調教會是一個多元肢體的現實,就如身體有眼耳口鼻等五官,也有心肝脾肺腎等五臟六腑一樣。14節「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乃是許多肢體。」再次強調一個身體內有許多許多的肢體。《以弗所書》第四章是另一個例子,不少新約聖經學者指出,1-16節是論述一個合一身體的教會是合一於多元,而不是合一於單元的重要真理(例:Lincoln, Obrien, Stott的以弗所釋經書)。
這聖經真理起碼有兩個極重要的含意與應用:
- 否定與不接納多元,即是否定上主創造的多元特性,因多元是從神而來,故兼容差異不是源於人本人民主義的思想,而是出於聖經的真理。
- 教會不是合一於單元,反之是合一於多元,因教會是一個多元肢體的身體。因此若按單元思維以為自己單一擁有真理/真相而自視為「大是」,而視異己者為「大非」,認為其違背真理/真相,則只會令基督多元肢體的身體分化分裂,不能同心,這正正與合一於多元的聖經真理背道而馳。
合一於多元(unity in diversity)似是違反常理的思維,因為人總喜歡同聲同氣,以為這樣才能合心合意。有人認為,能做到意見不同而和氣相處已極難得,更遑論能同心合一於多元,簡直是難若登天。但我要再說,我們是聖經真理之民,我們服膺真理,並絕對認為聖經真理雖似吊詭的逆理,卻絕對仍是合理的真理。就以弗4:1-16為例,作者在極言教會要合一之後(1-6),在7-16節提出如何合一。聯於元首基督(unity),使百節百體各按其職發揮功能(diversity),如此才會達至成長成熟,「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16節)」,信仰堅固不動搖(14節)而豐盛起來,「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15節)」。換言之,若沒有這多元的合一,我們就不會成長成熟豐盛起來呢!
我想以小僕與內子間的互動見證主。在許多討論中我很想聽聽內子的看法,藉以知多一點另一半地球人(女性)的想法,以豐富我只是一半的思維,而在今次的「佔中」與政改議題上,她的見地與我不同(似乎我們也踏入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意見的年代)。由於我對她的愛,我不會挑剔、不會反面、更不會挑釁她,因著愛我細心聆聽,在聆聽中我了解異己的思維,當中合理的部份豐富了我的思維。大公教會的精神是什麼?就是彼此相愛,所以我們是在愛中建立自己(教會)—弗4:16。
今次的「佔中」事件,是否反映出肢體間缺乏愛與關係膚淺?是否不能接納多元,不能接納異己異見,不能兼容差異,更遑論合一於多元[2]?但願我們牧者能從中學習,活出並教導這聖經真理,把危機轉為契機,叫教會在佔中及後佔中的日子裡,成為合一於多元的成熟群體。
P.S. 熱愛民主的教牧與肢體很可能還在痛失民主的悲傷中,我們崇基學院神學院也深切分擔此痛心之情。傳道人是教牧不是政客,在關社關政的同時,但願我們繼續努力,以愛以和平的福音佔領貴堂會所座落的牧區,以此牧養主羊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