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 | 林後4:13-5:1

姚志鵬醫生 (′14 MACS)
  • 本院兼任老師

可能帶着著輔導員的背景,我特別留意4章16至18節,經文中提及幾對對比的字眼、狀態:「外在的人」、「內在的人」;「日漸朽壞」、「日日更新」;「短暫」、「永遠」;「輕微」、「極重無比」;「苦楚」、「榮耀」;「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從這些描述中可以得知,授書人似乎正在經歷他們看得見的、外在的人的苦楚而日漸朽壞,這些苦楚可能是出自自身的,也可能是外在環境而來的巨大挑戰。保羅為這些信徒提供牧養,從18節最後的「暫時的」對「永遠的」道出了保羅的牧養神學。 
先說我個人輔導的經驗,不少來尋求輔導的朋友都因不能處理當下的困難而產生焦慮、抑鬱,這些外在的、看得見的苦楚,把他們壓得動彈不得從而被迫跌進既定的思考模式,結果進入焦慮與抑鬱的鑽牛角尖狀態,此狀態使案主缺乏動力去學習從另一角度看事情。輔導此情況的其中一個方向是 cognitive affec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認知情緒行為治療),在建立與案主足夠的關係基礎後,輔導員為案主合宜地提供一個認知上的視覺去看當下困難,輔導員不是為問題提供另一答案,而是為案主另闢路徑,發現當下的可能性,不需要一定使用過往既定的想法面對問題,希望藉此帶出案主在行為及情緒上的改變。 
依我看來保羅的牧養神學正是這樣的方向,保羅為哥林多信徒從屬靈的角度另闢路徑,為他們提供時間性上的新視野,提醒他們不要把困難聚焦在現今這一刻,而是要從永遠的視覺來看困難,這個「拉闊」時間的觀念,為人們提供了很多「可能」:「困難終會過去」、「苦盡甘來」、「若然未報時辰未到」等等,這些「可能」提醒信徒世界最終極的主宰是基督、終末的世界是神的國;的確,要在當下的苦楚看見榮耀、現今朽壞的世代看到天國的實現,一定需要一個拉闊的屬靈視野,連繫當下到終末,這樣我們才不會喪膽。 
最後希望申明及提醒一點:我不是要強迫正在經歷困難的朋友要一味的正面,例如在嚴重的病患中說要看到神的管教、失去至親之時要說神有美好的旨意(這都是不近人情的說話,但很多基督徒往往在不合適的時候說出此等大道理,在傷口上灑了鹽),畢竟我不是一個走榮耀、得勝神學這一套的人,我只希望真誠地與人同行,按每一個人的步伐提供心靈上、屬靈上的支援。但願我們每人都有牧養的能量:既有屬靈的真理,又有憐憫人的心腸!